缅甸,十万青年军悲鸣的地方
二战期间,10万中国远征军为国出征牺牲异域埋骨他乡……当年的战友为他们在当地至少修建了10个墓地、承诺战争结束后带他们回家。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墓地后来成为无主之地,几乎全部被捣毁。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中国远征军缅甸阵亡将士遗骸寻找与归葬项目”在缅甸密支那中国远征军墓地遗址启动。网易订阅专栏“没有回家的士兵”推出“中国远征军缅甸阵亡将士遗骸寻找与归葬项目”工作人员日记,本文为日记连载的第十一篇。
文|刘雅馨
2015年5月3日密支那晴
今天我们在5号现场找到一具埋葬非常浅的遗骸,根据以往经验,一般遗骸会安葬在1米至2米之间,可这具遗骸却在地表不足10厘米的位置被发现。
从图片就可以看到,非常浅、零乱的残骸几乎贴着地表出现。在清理完上层的遗骸后,工人继续往下挖,下面的土质不同,但没有遗骸,猜测是当年修建房屋时葬坑被破坏过。而在这片墓地上,原本应该整齐排列的葬坑很多是空的,遗骸不知所踪。
墓地为何会如此破败?曾经部队撤离时是否安排过专人管理墓地?为了找到答案,我们查找了很多资料。
密支那战役从1944年5月17日至8月3日结束,是二战中国军队在缅甸最大的战役,也是中国军队历史上在海外较大的一次战斗和胜利。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共投入新30师、第14师、第50师三个师以及美军长途渗透特种部队、209工程兵营、329航空工兵营,航空部队等协同作战,日军兵力主要是第18师团第114联队及其他配属部队,最后日本除600-700人渡江逃脱之外,其余2300多人全部被歼灭,中国军队也付出了6000多名官兵伤亡的惨痛代价。
密支那曾修建有三个中国远征军墓地,现已全部被捣毁几乎看不出痕迹,在墓地基础上,现在有的是居民区、有的是学校、有的是菜地、有的是厕所猪圈、也有的荒草丛生。在改建过程中,远征军将士遗骨不断被发现,但并未被妥善保管。
而对于是否有专人看管的事情,密支那当地一位老兵的儿子向我们提供了几份资料(见图片)
他的父亲刘龙1945年因伤退役被部队留下来看管密支那新三十八师墓地,那一年刘龙29岁,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直按照长官的吩咐守护着牺牲的战友,可直到他去世、同战友们一样长眠异域,也终是没能等来接他们回家的长官。也许他会很惭愧自己没能守护好兄弟们的墓地,在上世纪50年代,留在缅甸的国民党孤军,曾与缅甸政府作战;60年代,中国支持缅共对抗军人政府。这一系列政治、历史的纠葛导致缅甸人将怨气撒到远征军墓地上,缅甸境内的远征军公墓几乎全部被捣。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墓地的捣毁根本不是几个老兵能改变的。
刘龙过世后,他的夫人曾致信台湾总长申领抚恤金,可根据《军人抚恤条例》,答复他们的书函中写到:“民国84年8月10日在缅甸病故的刘龙因其已非属现役期间亡故人员之身份,无法办理军人抚恤事宜”。而他的子女,现在在缅甸生活得十分贫困。
刘龙的儿子将父亲的这些文件都好好的保存着,在一张泛黄的名片上,我们看到“中国远征军新一军密支那阵亡将士公墓管理所主任刘龙”,而名片的左下角,写着他的家乡“湖南”。这是一位负伤的新三十八师荣誉士兵,“因伤残废不能再服兵役业准其退伍看守密支那本师阵亡将士公墓”,他有多想回家,多想带着这些兄弟回到那片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土地,那里有他们的家人,有他们的父母妻儿,可从生等到死,连他自己也逃脱不了埋骨异域的命运。
- 上一篇:浅谈缅甸琥珀的分类(种类)
- 下一篇:没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