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缅甸之声 >> 缅甸复杂局势背后的逻辑,中国该怎么办? rss

缅甸复杂局势背后的逻辑,中国该怎么办?

miandian.71ix.com.cn 在 2015-06-16 发表,评论(0),阅读(0)

3月13日下午,缅军空军闯入我国境内并投弹,炸弹落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河外大水桑树村的一片甘蔗地,直接造成我正在劳动的边民5人死亡,9人受伤。




5月14日,缅甸政府军又有两枚炮弹落入中国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导致5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










缅甸炸弹炸死、炸伤我边民的消息公布后,网上很快就有了极多的评论,有的激愤,要求对缅进行战争还击;有的抱怨中国政府不够强硬,只会抗议;有的抱怨中国空军防卫不严;有的认为缅甸打击缅北武装是中国政府支持和默认,中国人应该支持;各种观点,不一而足,而且各方观点还尖锐对立。




虽然大家反应不同,但正常中国人心中定然都会愤慨,占豪也和正常人一样,同样愤慨。但是,愤慨之余,可能更多人会一头雾水,新闻不是说“中缅是胞波友谊”吗,怎么突然就炸死我边民了呢?




这起事件,不是简单的中国死了几个边民,缅甸找出个替罪羊了事的事,而是一个会影响整个缅北、缅甸政局,甚至可能会影响中国大国战略、中美博弈的大事。所以,对这件事,我们愤怒之余,必须要保持清醒头脑,站在更高的战略上,先看这起事件的国际大背景,以及国际大背景下缅甸的地缘战略地位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意图和逻辑。才能抽丝剥茧搞清来龙去脉,做出真正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真正能收拾该事件罪魁的选择。









缅甸大局背后的大局


在缅甸大局的背后,实际上有两个大局:一个是缅甸对中国的战略地位和中国的大国战略;另一个是中美的大国博弈。这两个大局,休戚相关,就缅甸层面上也是互为表里。




在第一个大局中,我们看一眼缅甸地图即可知,它北边紧邻中国,西边临印度,南边是印度洋,东边是泰国、老挝。如果我国从南海出发,要到印度洋,不但路途遥远,还要走一个必经之地——马六甲海峡。在马六甲海峡,那里有美军的基地和一个地区大国——印尼,我国在南海和南海周边国家几乎都有或多或少的领土领海争端。自2010年美国制定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后,即开始插手南海,并鼓动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对抗,南海形势在过去5年风高浪急,特别是越南和菲律宾尤其受到美国蛊惑,不断与中国产生摩擦。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和缅甸发展良好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缅甸是中国很近的在印度洋的出海口,包括能源、各种矿产、中国制造的商品等贸易,未来都可通过缅甸进出。

而中缅油气管线就是中国构建自己的能源供给体系划的近10条油气主要油气运输线路的重要布局之一。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马六甲海峡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压力。未来如果需要,还可以进一步扩建,这对中国能源贸易和能源安全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




2013年,习总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之后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与“一带一路”战略配套的“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这两个配套战略,是要将“一带一路”战略从陆上联通。一旦这一战略打造成功,围绕中国的“大中华经济圈”即可成型。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缅甸虽不是核心节点,却也是局部重要节点。




这其中第二个大局是中美的大国博弈大局。美国在2010年制定重返亚太战略后,配套遏制中国的还有一个“新丝绸之路计划”,其目标是将中亚到南亚以美国的意志连接起来,然后与东南亚美国盟友对接,最终在西面形成对中国的包围。这样,美国即可在东西两面和南海形成对中国的三面包围,如此即可遏制住中国的发展。









在这一战略计划中,缅甸就是美国一直想拿下的地方。事实上,美国早在1980年代即想夺取缅甸的主导权。1980年代,随着苏联衰弱,美国也开始试图主导缅甸进程,1988年昂山素季在美国民主基金会支持下由英国返缅,就是试图通过竞选取得缅甸主导权。特别是2010年重返亚太战略开始后,美国对缅甸的关注更是增加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在缅甸的争夺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过去几年,包括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其它重要官员,都曾访问过缅甸,美国亚太最重要盟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访问过缅甸。




如果看不到这个大局谈缅甸,谈缅北,哪怕对缅甸形势了解再多,恐怕也无法谋全局而定乾坤,也只能干嚷嚷而不会有真正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占豪之前分析,中国不可能为了缅北武装去打仗的根本原因。中国不可能为了缅北民地武与缅甸政府为敌,因为那样的话,哪怕中国真的全部占得缅北,中国也将失去缅甸、缅甸的出海口及更大的战略利益,甚至毁了中国的整个国家战略。所以,这是不可能的事。




谈到这里,我们就该介绍缅北复杂局势的历史逻辑了。









缅北复杂局势背后的逻辑




缅北很复杂,复杂到理清头绪都不那么容易。缅北现在不但武装很多很复杂,民族也很多,这些民族,很大一部分是我国原来云贵高原南下的后裔,在秦统一六国后他们南迁,逐渐占据了缅北地区,汉朝的疆域扩大后更多人向南迁,形成了缅北多民族格局。这其中的果敢族实际上就是汉族,是一批追随明永历帝朱由榔残存的官兵遗落在这里的汉人。所以,客观上,这些民族多和中国渊源颇深。




今天缅甸的乱局,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上世纪50年代,在缅甸建国后就一直搞大缅族主义,对异族进行打压,如此各民族逐渐都拉起了自己的武装。在1962年吴奈温政变上台后,大缅甸主义更加盛行,缅甸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打压加剧。




接下来,很多年的盛衰、重组及与政府和解,到现在真正有实力的主要有缅共解体留下来的三只武装及另外几个武装。这三个武装包括佤邦军、果敢军和勐拉军。其它武装包括,克钦独立军、德昂民族独立军和坤沙蒙泰军分裂而成的南掸军(2013年接受掸邦自治,放弃完全独立)和北掸军(已与缅甸政府签署和平协议)。这些缅北武装,和政府的关系就是中央政府和各地军阀的关系,各军阀之间时有吞并,多年来互有攻伐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时有变化,有的阶段会走向和解,有时又会再战。不过,各民地武追求一般就是两个:独立或高度自治。至于缅甸政府,则是想扫掉这些军阀而一统。这两方意愿基本上不可调解,随着缅甸民主改革进程的推动,原本互不侵犯的状态极易被打破而发生乱战。




2008年,缅甸通过新宪法,准备对缅北武装进行改革。当时,缅甸政府希望将缅北武装改造成边防安全部队,缅甸政府要求他们在2010年大选前完成改编。当时,实力弱的克钦新民主军丁英答应了,但果敢彭家声不答应。2009年7月底,缅甸军方以“叛国”向彭家声施压,双方谈崩。8月8日,缅甸军队以查毒品为由与果敢军发生摩擦,双方对峙后没有发生战斗。这之后双方你来我往多个回合,到24日果敢军中出现叛徒,果敢发生政变,彭家声下野,果敢被缅甸军队控制。再后来佤邦出手,收复杨龙寨。当时,缅甸政府对中国表示不满,向中国境内发射炮弹,据报2死14伤。再后来,在中国的压力下,缅甸政府军见好就收,双方在30日经过磋商,各自发布了新闻,缅方向中方就中国公民的损失致歉,强调战事不会影响中缅油气管道的工程,同时宣布战事结束,成立了新的果敢政府。




8·8事件以彭家声落败远遁,缅甸政府收复果敢告终。在这一事件中,教训在于彭家声过于大意,他忽视了中缅战略合作背景下,缅甸政府很可能会冒险出击,因为缅甸政府和中国已经签署了大的合作项目,还准备扩大合作,特别是中缅签署了油气管道项目,这对中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事。









这里说一下彭家声这个充满争议色彩的人物:对于彭家声本人的评论,历来争议多多,有人说他是毒枭,是继坤沙、罗星汉之后新崛起的一代毒王,有人说他性情多变、独断专行。但特区政府至今安宁稳定运作如常,有人说他一直坚持维护果敢的民族利益,抗击政府军达数十年之久得到了果敢人的尊敬。因此对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缅甸政府之所以和中国展开这么快的合作,除了想在民主改革进程中得到中国的鼎力支持外,就是想借机收复缅北。这一点从上述缅甸军政府强压,要求2010年前各民地武改造成边防安全部队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彭家声做了出头鸟,所以缅甸政府军借中国不会强力干涉的大环境,强力拿下了果敢。




但是,考虑到缅北对中国的重要性,中国不可能让缅甸政府把缅北武装全部剿灭。而缅甸方面可能认为,需要再扩大中缅合作中国才会容忍缅甸一统北部。故接下来,除了中缅油气管道和密松水电站外,又和中国签署了莱比塘铜矿项目,中缅铁路也在谈判进程当中。但是,针对密松水电站,克钦独立军的人认为没有自己利益,故在国际上不断散布密松电站破坏环境的问题,同时组织当地民众对工程进行干扰;而莱比塘铜矿则是在缅的一些NGO组织搞环保抗议活动。后来,缅甸为了平衡西方的压力和国内的压力,且由于对中国在缅北问题上的不满,结果就宣布停掉了这些项目。2014年,缅甸官方又宣布决定不建中缅铁路。缅甸的这些做法,说白了就是认为中国没有帮助缅甸政府解除缅北武装。




进入3月,缅甸军方就开始公开指责是中国支持彭家声及缅北武装,并对中国进行抨击,中国对此不作回应(缅甸方面特别指责中国地方政府支持彭家声,云南省领导在两会期间特别回应否认了这一说法)。2015年3月8日,缅甸政府在与缅北武装发生冲突时,开始有炮弹落入中国,炸毁一座民房,幸无人伤亡。之后几天,缅甸飞机多次飞入中国领空。3月12日,一架中国制造的缅甸强五歼击机飞入中国三四十公里,在投下两枚炸弹后不久坠毁。中国当地政府派村民找到第二天下午4点左右,找到了飞机残骸。结果在找到残骸半个多小时后,缅甸飞机就在中缅边境中国一侧距边境线一公里多的地方向甘蔗地投弹,造成我边民5死9伤(考虑到炮弹从高空抛落会向前运动一定距离,缅方飞机恐怕未越过我国边境,这也是我方没有击落缅军费的一个原因。但是,对外说法上,我方则必须称是越境轰炸)。




从缅甸方面的行动看,这显然不是什么失误,而是赤裸裸的轰炸,根本原因之一恐怕就是缅军认为,前一天的战机是中国搞下来的,所以这是一次报复行动,炸弹就是冲着平民去的。




中国方面立刻做出强烈反应,先是外交部副部长对此进行强烈谴责,并要求缅方严惩凶手并给中方交代。3月14日,中国驻缅大使约见缅甸副总统和缅军总司令,进行严正交涉。同一天,中国军委副主席范长龙直接给缅甸总司令敏昂莱打电话下最后通牒,要求缅方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严肃认真对待此事,严惩肇事者,向死伤者家属道歉并赔偿,向中方作出交待。并保证绝不能再次发生此类事件。否则,中国军队将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保护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了在边境的军事部署,中国战机在边境加强了战备警戒。




那么,缅甸为什么敢对中国下手呢?缅军总司令敏昂莱为何有这么大胆子?这还得从缅甸的政治格局说起。









缅甸的政治格局




缅甸军政府真正的幕后掌控大局者是前最高领导人、缅军总司令丹瑞大将。在2010年结束缅甸军政府后,丹瑞大将和二号人物貌埃上将都退居幕后。2011年,吴登盛就任总统,缅甸军队三号任务三军总参谋长吴瑞曼上将脱去军装担任人民院议长。




说到这里,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现任缅甸军队总司令敏昂莱。敏昂莱在2009年8·8事件之前,不过是少将军衔,在缅甸军中根本还排不上号。但是,在他的率领下,通过一系列操作,玩了一场8·8事件,收复了果敢地区,这受到了丹瑞的极度赏识。于是,敏昂莱就像坐了火箭,不到两年时间就从少将升为上将,2011年3月即就任了缅甸军队的总司令。也就是说,丹瑞直接将总司令卸任给了敏昂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缅甸政治格局中,缅甸军方背景的主要政治人物是吴登盛、吴瑞曼和敏昂莱,能有竞选下届总统资格的军方人物也是这三位。




敏昂莱的疯狂政治豪赌




然而贪心不足蛇吞象,担任三军统帅的敏昂莱并不满足。在缅甸政府及军方内部已经确立吴瑞曼为总统候选人的情况下,他试图挑战这一结果。如何挑战?从其表现上看,显然是想故伎重演,通过在缅北取得军事胜利的政绩,从而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试想,若敏昂莱再次在北部通过武力拿下一个或两个民地武,其地位必然大升,那么完全可能在最后的总统候选人的博弈中取代吴瑞曼。哪怕不能取而代之,则其地位则更加巩固,未来也将是总统继任者。丹瑞今年82岁,敏昂莱显然想借机在丹瑞面前表现,在丹瑞过世前成为缅甸最高领导人或确认继任者的地位。这就是为什么缅甸政府主张和谈,而缅甸军队和缅甸政府完全不一个调子,总是试图通过武力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然而,令敏昂莱措手不及的是,这一次,他在缅北战事中不但没有取得主动,反而损失惨重,死伤远比民地武要多,这让本来想投机取巧的敏昂莱极度不爽,对民地武大打出手。与此同时,敏昂莱将其战事不利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对缅北武装的支持,以脱清自己的责任。对此,中国根本没有予以正面回应,缅甸军队于是在3月8日向中国投弹试探中国态度,中国予以警告后他仍不收手。12日,进入中国境内的强五歼击机坠毁在中国境内,13日缅甸飞机就再次向中国边境发射炮弹,炸死我边民。




在中国边民被炸死后,中国最高级别的政府官员是外交部副部长,驻缅大使直接约见了缅甸副总统和总司令,缅甸政府也没有给予特别明确的回应。之后,就是中国军委副主席范长龙直接打电话给敏昂莱下最后通牒。









中国对缅甸该如何处理




为什么中国如此反应?占豪的看法是,一方面这样可以给缅甸政府充分回旋余地,没有特别上升级别;在没有获得缅甸方面明确回应的情况下,中国由第一军委副主席直接打电话找三军司令兴师问罪,则是直接给缅甸军队下最后通牒,给敏昂莱下最后通牒,再犯则直接打击。如此反应,一方面双方政府的回旋余地都在,另一方面在军事方面又不给对方任何回旋余地。其中的潜台词其实很明白,就是中国很清楚谁是债主,所以直接找上敏昂莱兴师问罪而不是不掌兵权的吴登盛。




对中国来说,此事不可能善罢甘休,因为如果草草了事,这个大国威严就没了,没有大国威严大国战略推进就困难了。而在缅甸没有进一步挑衅的情况下,直接与缅甸干仗肯定不符合中国利益。因为这不符合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东盟的关系等都会受到重大影响。而这,正是美国希望看到的中国周边出现的乱局。所以,这种影响全局的事不是智者所为。




而且,如果真的因此中缅直接变成敌国,敏昂莱必然会因中缅敌对转而变成反华先锋,如此自然其罪也就难以追究。这样不但无法报仇,我方损失也太过巨大。当然,如果敏昂莱胆敢再犯,则直接让打痛他,中国兵临城下,自然可迫使缅甸内部处理敏昂莱以消中国之怒。当然,现在显然还不够那种火候。




现阶段,中国仍应与缅政府扩大合作为主。同时,也要维系缅北武装的客观存在,这是牵制缅甸政府的牌,也是万一缅甸真的出现状况,我国保自己国家战略利益的底牌。待中国在经济上完全将缅甸纳入大中华经济圈中时,中国完全有能力主导缅甸局势并能促使其完成民族和解时,当经济发展到大家已经不必用武装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时,缅北武装也就可以进入历史了。




到那时,有中国这个强力政府在,缅甸政府不会再对缅北如何,缅北各民族群众也将享有相应的国民权利,地方的那些军阀们在相对独立的自治区下,也可以在政治和经济上继续发展,而不是在武装能力上寻求发展。如此,缅甸内部即可实现和解。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按照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否则这个地方永远是穷乡僻壤,物质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各自利益,民族和解就永不可能实现,缅北就永远是一团乱麻。因此,解决缅甸问题和中国大国战略也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这就需要考验我国的智慧了
 

Tags:

已有位网友对“缅甸复杂局势背后的逻辑,中国该怎么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