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内战怎么总能扯上中国?】
西南一隅的缅甸又让中国闹心了。这次不是变局,而是战事。这个被内战、独裁、分离武装和外部势力困扰了数十年的国家到底有没有前途,未来又会如何影响中国利益?
3月13日下午,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大水桑树村正在甘蔗地作业的无辜平民4死9伤。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在13日召见缅甸驻华大使帝林翁时严正指出
缅甸军队同缅北果敢地区有关武装团体在中缅边境地区持续交火,酿成缅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中方无辜平民死伤事件。
中方对此表示严厉谴责,敦促缅方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并向中方通报结果,严惩肇事者,妥为处理善后事宜,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切实维护中缅边境地区安全稳定。
而中国空军也已经在3月13日组织多批战机起飞,对向中国边境抵近飞行的缅甸军机进行跟踪、监视、警告、外逼。
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14日下午与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就缅军机炸弹造成中方人员伤亡紧急通话。要求缅军高层要严格管控约束部队,绝不能再次发生此类事件。否则,中国军队将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保护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缅甸官方对此事件没有表态,但缅甸媒体引用缅甸驻华大使的话说,缅甸将对事件进行调查,给中方一个交代。
缅甸炸弹为什么会炸到中国来?
近日,缅甸政府军与果敢地区原主席彭家声率领的“果敢同盟军”发生冲突。致使缅甸果敢地区军民逃往中缅边境地区。双方在缅甸偏远地区发生战事。缅甸政府军对果敢同盟军的空袭也殃及到邻国中国,有报道称缅甸军炮弹损毁云南民居,战机一度盘旋并多次出现在中国领空。
缅甸内战为什么会造成缅甸空军对着中国村子的甘蔗田投弹?消息在网上立刻引发了各种讨论。
目前主流声音分析,缅甸政府军“故意为之”可能性很小,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分析认为应该与无地面支援的空中对地打击的难度有关。
缅甸内战为何总扯上中国?
缅甸自1948年独立以来一直存在几十股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民地武)。吴登盛政府2011年3月执政以来,多次重申推行民族和解路线。政府提出在2月12日签署全国停火协议的倡议。
但1月中旬开始,由于受“伐木事件”与“人质事件”的影响,活跃在缅北克钦邦和掸邦北部的“民地武”克钦独立军,与政府军的武装冲突再次升级。而缅北其他战场也吹响了战斗号角。
2月10日,缅政府军与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在缅北掸邦的果敢地区发生了4次交火,双方战火持续至今。
随着缅甸战事的深入和胶着,中国对缅甸也日益重视,除了缅甸越来越多元的政治现实迫使中国重视之外,也和“一带一路”规划将缅甸作为重要节点来看待密不可分。
2015年是中国“一带一路”规划积极布局和推进的重要一年。缅甸作为节点性国家,既有中缅能源管道通过,也会逐渐有泛亚铁路接轨,同时中国在缅甸也有铜矿和水电利益。
而2015年恰恰也是缅甸的大选年,各政治势力和“民地武”纷纷角力斗法,目的在于为大选争夺话语权。随着缅甸局势的不确定性,以上的众多项目都是“一带一路”规划与缅甸的交集。然而这些交集风险却在积累。
“民主化”进程冲击中国利益?
以战略意义非同小可的中缅油气管道为例,中缅油气管道是合资管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
缅甸段天然气管道是中国、缅甸、印度和韩国的六家公司合资建设的管道,公司名称叫东南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
缅甸段原油管道是中缅两国国营公司合资建设的管道,公司名称叫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
其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管道于2010年开工建设,总体为天然气石油双线并行。
2013年9月3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开始输气。2015年1月30日,中缅石油管道全线贯通,开始输油。
这一项目总投资额25.4亿美元,其中石油管道投资额为15亿美元,天然气管道投资额为10.4亿美元。
据中石油向缅甸媒体提供的资料,中石油还向缅甸累计投入了约2000万美元的巨额资金,专门用于改善管道沿线地区教育、医疗、电力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这一耗费巨资的项目随着缅甸时局的动荡,面临威胁的机率也在升高。
从此前政府军与克钦军交战区域来看,距离中缅能源管道很近,而这条管道是中国不通过马六甲海峡输入中东能源的最便捷通道,对中国意义不言而喻。缅甸北部如果长期陷入战争状态,对中国利益自然影响颇大。
再比如密松水电站项目如今迟迟未能继续,缅甸政府以及克钦人的共同反对是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是缅甸军政府时期敲定的最大外国投资项目之一,此时此刻正是西方反对无效的阶段,也是民众不可自由表达诉求的年代。
而自从吴登盛政府2011年3月执政后,缅甸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变。各种势力裹胁着民意,在私营媒体推波助澜下,批评声、质疑声、诉求声此起彼伏,使中缅油气管道等中资项目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另外,在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中,管道安全一直是中缅双方高度重视的问题。
2013年5月13日晚,为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运送货物的两辆汽车在南坎镇区油气管道项目区内,受到不明身份武装人员的袭击,导致两名缅甸公民身亡,另有3人受伤。尽管四支前反政府少数民族武装(克钦独立军、掸邦军(南部)、掸邦军(北部)和勃郎解放军)都有可能在该地区活动,但是一直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承认对此袭击事件负责。
这预示中缅油气管道一段时间内将面临来自少数民族武装和反对势力的威胁。
中国需派兵保护海外利益
中国今后如何与一个更加民主的缅甸政府和少数民族武装打交道,同时满足各方的利益,并达成自己在缅甸的合理诉求,显然充满考验。除了中国上层外交要跟缅甸这样的搞好关系,继续发展合作,又要学会主动维护权利、提前布局维权安排,不能被动吃亏、被牵住鼻子。
2013年4月16日公布的中国《国防白皮书》,首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不但包括守护国土,也包括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
随着中国对外投资的增加,其海外利益受到各种威胁的机率也在升高。2013年4月,由中国与另一个国家联合投资的叙利亚代尔祖尔油田落入“伊斯兰国”武装的手中,沦为美国为首的盟国空中打击的重要目标。中石油与其他国家联合投资的这个油田,所有开采和生产活动中断。
随着“伊斯兰国”武装对伊拉克领士的不断吞食,已威胁到中资企业在伊拉克南部几个油田的投资。因此,国内舆论场呼吁中国政府派兵保护其在伊利益。但到目前为止,这一呼吁也没有得到官方的回应。
不过,虽然中国没有派兵保护中国在伊油田,但中国在另一个国家南苏丹采取了相应措施,首次动用700名士兵,保护其在南苏丹的油田。虽然中国军人由联合国指挥,不过从他们进驻南苏丹可以看出,为了确保中国在非洲的工人和资产的安全,从而为国内消费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中国所进行的努力大幅提升。
- 上一篇:缅甸新闻--缅甸对之前炮弹落入中国事件作出回应
- 下一篇:没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