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缅甸之声 >> 争取教育的缅甸残障儿童 rss

争取教育的缅甸残障儿童

miandian.71ix.com.cn 在 2015-04-07 发表,评论(0),阅读(0)

NB 22岁的指压按摩师Thu Ta Tun在缅甸首都仰光的商业区附近工作。她是个聋哑人,没有什么文化,按摩是她可选择的少数职业之一。“我11岁才到学校上学。”她用手语说。

Thu Ta Tun的境遇并不是特例。据缅甸政府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缅甸的听障人中,有60%没有上过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缅甸政府对教育一直不够重视,直到目前缅甸的整体入学率仍然不高。据联合国统计,缅甸有10%的学龄儿童不能接受学校教育。残障儿童受教育的情况更加糟糕,缅甸政府所做的调查显示,该国残障儿童的失学率高达50%,只有2%的残障学生能从高中毕业。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缅甸政府开办的主流公立学校不接收残障学生,而在公立学校之外,残障学生同样很少选择。]缅甸全国只有15所特教学校,这些学校接收包括自闭症和精神障碍在内的盲、聋、肢体和智障学生。此外,缅甸还有七所招收残障学生的职业学校。在这些学校里,有一些是政府经营,而其中的大部分则是由非政府组织兴办。有一半的特教学校设在仰光,其他的特教学校也设在大城市,这让生活在农村的残障儿童几乎无法上学。

住在仰光的J Nyi Nyi说,他17岁的儿子患有自闭症,目前在缅甸唯一一所由政府经营的培智学校读书。他觉得,这所学校的师生比很不合理。

“教师们虽然很辛苦,但他们仍旧无法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他说:“我儿子的班级里有35名学生,但只有两名教师。这样的师生比例太困难了。”当被问到这所学校是否是个好的选择时,他笑着说到:“这所学校是唯一的选择。
2010年,缅甸政府和一个名为“国际麻风使命”的慈善组织共同开展了缅甸全国的残障人调查。调查显示,缅甸大约有120万残障人,其中460000为学龄儿童。而据去年缅甸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缅甸的公立学校和公办的盲聋哑学校只招收了2250名残障学生。

在缅甸,残障人大多生活困难。与健全人相比,残障人更加贫穷,更难就业,也有更多的人没有土地。“全国残障人调查”显示,缅甸残障人的失业率为85%。有超过3/4的残障人无法获取包括事件帖子、灾害预警和公共健康信息在内的公共信息。只有不到1/4的残障人听说过政府有针对残障人的服务。

Sai Kyi Zin是国际性反贫困非政府组织——“行动援助”的工作人员,一直致力于残障学生的宣传倡导工作。他说,在缅甸农村,主流的公立学校是不招收盲、聋和智障学生的,甚至有时连肢体残障学生也不要。“这是校长们的决定。”他说:“我们试图说服校长,但学校的确缺乏安置大部分盲、聋和智障学生的设施。”

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女孩住在与仰光隔河相望的Dala镇。“行动援助”游说校长,让这个女孩上了学。之后,“行动援助”还为这个女孩在学校里铺设了供她的轮椅通行的坡道,并为她改造了卫生间。但当读完四年级时,这个女孩又遇到了问题。五年级的教室在二楼,校长不同意将五年级的教室搬到一楼。

“这个女孩因此而辍学了。”Sai Kyi Zin说。他又补充说,校长们觉得,教育的对象是更好的学生,因此,他们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在缅甸,很多学生在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二楼的教室是为那些能读中学的孩子准备地。

“丹瑞明尼苏达州基金会”是设在缅甸的一个向残障学生提供教育补助和其他援助的非赢利组织。这个组织的主席Myat Thu Winn说,除了硬件问题,说服残障孩子去上学也很困难。

“我们不得不说服残障孩子,因为大部分残障人都不敢参与社区活动,都不敢去学校。”仰光一位患有脑瘫的活动人士说:“家长也是很重要的。残障人家庭一般很贫困,所以大部分残障人家庭都觉得没有必要送残障孩子去上学。我们残障人就是家庭的负担。要说服家人送残障孩子去上学是很困难的。他们会问,残障孩子每天怎么去上学?如果家住得离学校很远,残障孩子就很难自己去上学。问题实在太多了。”

目前,缅甸政府在全国建立了41000多所基础教育学校,但据“行动援助”介绍,在15所特教学校中,属于政府的只有四所,在七所特教职业培训学校中,政府经营的也只有三所。此外,政府兴办的公立特教学校容量也很有限,比如,公立培智学校每年只能接收300名学生。

位于仰光的“玛丽·查普曼聋人学校”是缅甸两所聋人学校之一,这所学校开设了会话、唇读、指语和手语等课程。这所私立寄宿学校目前有385名学生,包括幼儿班和12岁才能到这所学校上学的寄宿学生。学生每月要交10000缅元(10美元)的食宿费和1000缅元的学费,学校的课程大纲与公立主流学校大体相同。

48岁的Naw Hsar Phaw在这所学校教缝纫课,缝纫是这所学校开设的一门职业课程。Naw Hsar Phaw是伊洛瓦底人,她说在她家乡的小镇上,有十个听障儿童,她将其中的几个带到了仰光上学。“我村里的普通学校不接收这些孩子,”她用手语说:“在这十个孩子里,有三个从没上过学。”

这所学校的职业课除了缝纫和制作工艺品外还有按摩。这所学校的校长Nyunt Nyunt Thein计划在今后扩大职业课项目,准备开办花艺服务和点心店。“学生们在电脑和数学方面也有很强的能力。我在考虑再开个美发沙龙,因为学生们很善于视觉观察。我们的确有很多选择。”

她说,因为怕不安全或受到歧视,大部分学生很少离开学校大院。

读完六年级后,学生们会去主流学校继续学习。今年年初,这位校长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一个教育会议,感觉颇受启发。“我看到在其他国家已经有了许多聋人学院和大学,之前我从没有听说过。”她说:“现在,我在鼓励我们学校的学生也去接受高等教育。从明年开始,我要将我们学校的教学班提高到10年级。我想教我的学生英语,这样他们就可以到国外读大学了。”

什么是教育残障儿童的最佳方式,这是世界上仍在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在全纳教育的框架内,残障学生可以到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特教学校读书。而又有人认为,全纳教育是要求主流学校对基础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培训教师,使其能够胜任残障学生的教学工作。特殊教育的支持者们说,在主流学校,残障学生容易受欺负,全纳教育也不能为残障学生提供所需的特别支持。而另有人认为,全纳教育有利于消除歧视观念,提高社会对多样性的认识,并在一些贫困国家降低残障人的教育成本。

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缅甸政府无力构件庞大的特殊教育学校网络,所以只能接受全纳教育理念,改造现有的学校,让残障孩子在自己的村庄里上学。这是缅甸这个拥有6000万人口,其中有70%农村人口的国家当前在发展残障人教育方面的主要任务。

缅甸教育部在去年撰写的《全民教育报告》中写到:“全纳教育是让每个公民完成基础教育的起点。基础教育学校应该接收那些存在肢体、智力、视觉和听觉障碍的儿童,应该接收那些很难上学,或者生活在被社会排斥的家庭中,或者没有完成小学教育的儿童。”

在一些情况下,残障学生还是很受欢迎的。今年25岁的May Zin Aung小时候在伊洛瓦底省上的就是主流学校。May Zin Aung现在是仰光一家网站的设计者。她说:“我出生时就没有双臂。后来我上了普通学校。”说完,她用脚端起咖啡慢慢地吮吸着。

作为教育改革的部分内容,缅甸政府目前正在进行为期两年的公立学校体系评估。参与这项工作的官员说,全纳教育已在考虑范围内。但批评人士认为,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去做。

“教育部的官员说他们正在实施全纳教育,但只要碰到他们我就会告诉他们这就是所谓的全纳教育。”“丹瑞明尼苏达州基金会”的Myat Thu Winn说:“政策规定我们有权利上学,但实际情况是他们从来不为我们这些残障人改造设施。比如,厕所常常是残障学生在学校里遇到的麻烦。如果他们不对厕所进行无障碍改造,那么残障学生就不能上学。在设施方面,我们有许多要克服的障碍。”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介绍,只要学校环境设计做到尽量无障碍化,学校有意愿为残障学生改造设施,那么全球就有大约70%的残障儿童能到学校上学。

缅甸的活动人士正在起草一部新的《残障法》,以确保残障儿童能够进入主流学校上学。“现有的《残障法》已存在了几十年,该法律主要针对的是退伍军人。”Myat Thu Winn说:“这部法律没有顾及到残障平民。但新的法律草案涉及了所有残障人。”

他说,残障人组织已经完成了草案的起草工作,正在和社会福利、救济和重新安置部磋商,之后会提交议会审议。

该部社会福利局的局长助理Yu Yu Swe证实,磋商正在进行。“我们必须扩大全纳教育的覆盖面。”她说:“我们正在起草《残障人权利法》,该法出台后,我们将推动实施。”

除呼吁全纳教育外,该法律草案将建立残障人的整体权利,防止就业歧视,努力消除社区中对于残障的污名化。

“传统认识将自闭症归于心理疾患。”“仰光自闭症协会”主席Myint Lwin博士说,智障是最容易被误解的:“人们没有看到自闭症患儿的价值,没有意识到自闭症患儿也是可以接受教育的,也是可以和健全人同样生活的。”

J Nyi Nyi的儿子很快就要成年了,如果该草案通过,对象他一样的家长来说将是至关重要的。他说,政府的培智学校只接收18岁以下的学生,学校里也没有职业教育。“我儿子今年17岁了。”他说,他儿子的就业前景很不乐观:“我儿子不能正常说话,不会自己穿衣,不会自己洗漱,而且非常敏感。明年他就18岁了,对此我非常担忧。推荐:www.bdcwgg.com

Tags:

已有位网友对“争取教育的缅甸残障儿童”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