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缅甸娱乐 >> 世界盐业概况及对我国盐业改革发展的借鉴 rss

世界盐业概况及对我国盐业改革发展的借鉴

miandian.71ix.com.cn 在 2015-04-09 发表,评论(0),阅读(0)

碘缺乏和碘缺乏病(IDD)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受碘缺乏病威胁的国家已上升至130个,受威胁人口达22亿,缺碘人群的平均智商丢失达13.6个智商点。2011年,全球仍有29.8%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碘摄入不足,其中严重碘缺乏占5.2%,中度碘缺乏占8.1%,轻度碘缺乏占15.9%。中国曾是受碘缺乏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90年代估计全国约有7.2亿人生活于缺碘地区。通过近二十年中国政府推行强制加碘政策,辅以食盐专营制度保障,中国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被联合国儿基会等有关组织称为“世界的典范”和“里程碑式的成就”。
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碘缺乏病往往造成的是不可逆转的智力损失,表现为呆小痴傻,失去生活能力,不仅会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被世界各国列为公共卫生问题。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改善人群碘营养状况,预防碘缺乏病。这些措施包括饮食多样化、在食物中补充碘(在面包、牛奶、食糖、水、食盐中加碘)等。由于食盐加碘操作简便、有效,且摄入安全,成本较低,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并将食盐加碘作为消除碘缺乏病的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策略。
各国根据各自国情采取了不同的食盐加碘策略。综合来看,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强制加碘。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强制食盐加碘,市场销售的食盐必须加碘,并对无碘食盐的销售进行限制和规范。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ICEF)2008年统计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实施了全部食盐加碘项目,其中多数都制定有法律、法规或食品安全标准保障。其中34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全面碘盐强化,另外28个国家正在向这一目标靠拢。有些国家虽然没有强制推行全民食盐加碘,但规定部分食品强制使用加碘食盐。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根据本国实际推出碘强化措施,要求在烘焙面包中必须使用加碘盐。
二是推荐食盐加碘。政府倡导居民食用加碘盐,但对无碘盐的供应并不进行特别限制,加碘盐与无碘盐同时供应市场,供消费者自由选择。目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采取这种做法。但由于这些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国民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较高,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加碘盐销量仍占主流,总体上国民并未受到碘缺乏病的威胁。如在美国,加碘盐和无碘盐同时供应市场,消费者可自由选择。但美国碘盐普及率仍然较好,加碘食盐约占7 0%。根据2012年全球碘营养平衡积分卡资料显示,美国居民尿碘中位数为215μg/L,人群中尿碘浓度<100μg/L为17%。根据美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加碘盐的包装上需标注“This salt supplies iodide, a necessary nutrient”( 此食盐中含碘这种对人体必须的营养),无碘盐则需标注“This salt does not supply iodide, a necessary nutrient”(此食盐中不含碘这种对人体必须的营养),从而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时慎重做出选择。
三是食盐不加碘。这类国家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外部环境并不缺碘,这样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较少。如日本,由于地处海岛,自然环境不缺碘,日本食盐并不加碘。资料显示,2012年日本居民尿碘中位数为287μg/L,人群中尿碘浓度<100μg/L仅为1.2%,这说明日本国民的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状态。
世界各国对食用盐碘含量的标准各不相同。如WHO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 mg/kg,西欧一些国家使用的盐碘含量为10 -20 mg/kg,美洲大多数国家为50 -100 mg/kg,英国是25 mg/kg。我国根据居民碘营养状况,对食用盐碘含量进行动态调整。根据卫生部公布的《食用盐碘含量》,从2012年3月15日起,我国食用盐碘含量调整为20-30mg/kg,允许波动范围为±30%。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地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此前,我国食用盐碘含量标准为35±15 mg/kg。
从总体看,随着强化碘盐策略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实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28个会员国中,37个国家家庭碘盐覆盖率在90%以上,52个国家家庭碘盐覆盖率为50%~89%,39个国家仍低于50%。总体上,全世界约70%的家庭能够获得充足的碘盐供应。从全世界范围看,碘缺乏病主要存在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三个经济尚不十分发达的大陆上,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碘缺乏已基本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
四、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
1、坚定不移地推进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工作。
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成效已在我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得到验证。根据2012年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情况显示,我国碘盐覆盖率98.8%,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由1995年39.9%上升到2012年的96.6%,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从1995年的20.4%下降到2012年的1.8%,儿童的平均智商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实践证明,我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取得重大成绩,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提高了国民总体素质,意义深远。然而,近年来社会关于食盐加碘的误读越来越多,认为食盐统一强制加碘不科学。取消全民补碘,放开无碘盐供应等言论甚嚣尘上。据碘缺乏病专家介绍,由于碘在人体内每天都在进行代谢,在停止碘摄入的情况下,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3个月。一旦食盐加碘政策有所松懈,再加之社会舆论的错误引导,消费者对加碘盐的莫名恐惧,碘缺乏病将卷土重来,我国防治碘缺乏病取得的成绩可能功亏一篑。印度、德国、俄罗斯等国都有着惨痛的教训。印度于1962年实施全民食盐加碘,1956年“大脖子病”患病率为55%,食盐加碘5年后降至20-30%,15年后降至8.5-9.1%。后迫于一些团体的压力,2000年曾暂停食盐加碘政策。但由于随后几年碘缺乏症和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猛增,印度于2005年6月再次恢复实行食盐强制加碘政策;前苏联于1956年实施食盐强制加碘,后因国家解体,食盐强制加碘措施松懈,碘缺乏病再次泛滥,2003年10月起俄罗斯对食盐重新强制加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由于措施得当,碘缺乏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随后防治措施中断,也曾一度造成病情回升。因此,我国应吸取教训,加强宣传引导,正确引导舆论,消除不利影响,重拾民众信赖与支持,坚定不移推进科学补碘工作,避免重蹈印度等国的覆辙。
2、做好改革顶层设计,提高盐业集中度。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产销合一、寡头垄断的盐业运行模式,这是市场经济和竞争的自然结果。由于特殊国情,我国采取了食盐专卖制度,一定程序上造成了我国盐业的畸形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盐产业存在着明显的短板。我国盐产量虽高居世界第一,但制盐产业“多小散弱”,管理粗放,企业年均盐产量不足30万吨,职工人均年盐产量不足640吨,且产能盲目扩张,开工率不足造成浪费(仅80%),企业间无序竞争,大打价格战,企业利润空间日益缩小甚至亏损。这与欧美国家盐业市场产业高度集中、需求量决定产量、盐的出厂价保持基本稳定的状况截然相反。产业集中度低、经营成本高、市场无序竞争,成为影响我国盐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家在推动盐业改革的背景下,要统筹考虑我国盐业现状,做好顶层设计,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盐业市场运行模式,尽可能减少市场经营主体,避免无序竞争。在破除食盐行政垄断的同时,兼顾推进盐业产业集中,借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之机,通过注入资本金、设置企业准入门槛、股权多元化等多种方式鼓励优势企业开展企业并购,减少盐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盐业主体规模化,扶优汰劣,为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创造外部条件。通过盐业改革,推进产业集中,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盐业市场新秩序。
3、探索走出去路径,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高我国盐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我国盐业产销总量、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国外市场拓展方面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盐业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够。
我国盐业总体呈现产大于销的格局,由于近年来全国盐的总消费和两碱用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减弱,市场需求有限,以致制盐企业开工率明显不足。在内需有限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换个思路,结合我国盐业实际和世界盐业产销格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降低吨盐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向一些产量不能自给的第三世界国家出口原盐;自主研发高端食盐及衍生产品,采取差异化的策略进军海外市场,拓宽我国盐行业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国内大型盐业企业集团也可以单独或组团方式收购海外优质盐厂,控制海外盐源,开发海外市场,提高我国盐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荐:www.bdfscl.cn

Tags:

已有位网友对“世界盐业概况及对我国盐业改革发展的借鉴”发表评论。